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了,如何应对新的不确定性

频道:行业资讯 日期: 浏览:1017

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了,如何应对新的不确定性

近日,多地优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。上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、进入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;北京公交、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乘客乘车;浙江多地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……

防控措施的优化使众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,不过也要意识到:这一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。其中,而最让老百姓担忧的,是感染新冠。

过去三年,由于我国实施一系列疫情防控政策,所以全国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没有感染过这个病毒。截至10月10日,我国本土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.4万例,发病率(按照百万人口计算)是全球的1/112,死亡病例数占全球的0.08%,死亡率是全球的1/229。

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感染过的老百姓而言,他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,主要是基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或者身边人的口口相传。然而,一些时候,能被广泛传播的信息可能并不准确,而是因为耸人听闻才受到关注。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,有关部门需要继续加大声量,用更加灵活、符合传播规律的方式将准确的消息传到老百姓的耳朵里,尽量避免真假信息的混淆,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和恐慌。

当然,老百姓的一部分担心还基于一些让人并不乐观的事实。比如,我国每10万人口重症医疗床位不到4张,与之相对应的是,只有65.8%的8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。当防疫措施不断优化、精准度不断提升时,我国的医疗资源能否承接住这些脆弱的老年人?

事实上,向公众披露这些数据的政府部门一直在直面这个问题。11月29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相关文件。二十条措施里也明确指出,“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,增加救治资源”“做好供应储备,满足患者用药需求,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”“摸清老年人、有基础性疾病患者、孕产妇、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,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”。政府部门在用实际行动说明,优化防控措施不是放开,更不是“躺平”。

如今防疫工作面临新形势、新任务,措施调整之后又有了新的担忧。但不论政策如何调整,每条防疫措施背后“人民至上,生命至上”的理念是贯彻始终的。

“生命至上”的理念和老百姓健健康康、快快乐乐生活的朴素愿望是一致的。其实,不确定性会贯穿生命的始终,如何应对和处理不确定性,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课题。

新冠病毒并不是人类遭遇的第一个病毒。有医学史专家认为,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和病毒、疾病斗争的历史。漫长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,面对病毒和疾病,人类最好的武器就是提升自身的免疫力。

提升免疫力的方法,除了打疫苗以外,还有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的一些小事:规律作息、多运动、均衡饮食等。这些小事虽然说起来简单,但要长期执行其实并不容易,因为这很多时候意味着对个人生活习惯的纠偏。缓解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和恐慌,不妨先从这些不怎么容易的小事做起吧。

责任编辑:任冠青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0 留言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验证码